继中秋国庆消费热潮后,“双十一”购物节即将到来,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,但同时虚假宣传、虚构“原价”、退换货纠纷等现象也随之发生。12315中心提醒消费者,在“双十一”期间善用消费法宝应对各类促销陷阱。
一、“双十一”消费陷阱,你遭遇了吗?
1.规则复杂的优惠活动。商家纷纷推出各类吸引眼球的大幅度优惠活动,如秒杀、积分、红包、满减优惠券、购物津贴等。但其中往往隐含了复杂的参加规则、适用范围、条款等,消费者实际上很难享受到真正的实惠。
2.虚假原价的降价优惠。在商品展示的页面,我们总能看见商品“原价”被划掉,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比划线价更低的价格。一些商家虚构“划线价”,再以“跳楼价”、“半价”“买一送一”等方式吸引消费者抢购,让消费者以为自己享受到比平时原价优惠的价格而选择购买。
3.拼团抢购内藏“猫腻”。拼团抢购活动的价格往往低于一般销售价,对消费者有较大的吸引力。但拼团购物一般需要提前支付,成团后再发货,容易出现发货不及时的情况。而且拼团人属于临时组织的松散团体,售后一旦出现纠纷往往难以再组织起来维权。
二、善用消费法宝,做精明消费者
1.亮眼细看各规则。对于吸引眼球的优惠,消费者要擦亮双眼看清优惠期限、条件、方式、数量等细则,明确红包、积分、优惠券等的使用范围,了解抽奖活动所设奖项的种类、兑奖条件、奖金金额或者奖品等信息。
2.理性头脑不盲从。面对低价宣传,消费应保持清醒的头脑。建议多熟悉商家的销售套路,提前关注商品的质量和真实的价格,不受“原价”、“原售价”的蒙骗,警惕虚假原价陷阱。
3.货比三家慎选择。消费者在交付定金前要货比三家,根据自身情况慎重考虑是否有购买的必要性,与商家约定尾款支付时限等细节,并且做好证据保存,以防商家随意更改条款导致难以维权。
促销优惠花样繁多迷人眼,需要有慧眼的您时刻保持冷静的心态去识破消费陷阱。如遇消费纠纷,请及时与商家沟通、协商,协商不成时可拨打12315热线或者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,主动依法维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