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受疫情影响,大部分地区GDP增速同比下滑,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却呈现逆势增长的态势。为加快培育壮大新经济,切实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,积极应对疫情冲击,中央和地方打出资金、人才、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“组合拳”,力促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。
在中央层面,科技部在近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示的近50个专项512个项目中,加大资金重点支持通信、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。在人才与知识产权保护上,教育部加大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引才力度。在地方层面,重庆、江苏等地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的作用,向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汽车、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提供资金支持;上海、山东、山西等多地银行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低息贷款覆盖范围,提供包含基础结算、流动资金贷款、贸易融资、票据等金融产品的一揽子金融服务;北京、上海、广东、浙江、湖南、安徽等十余省市纷纷提出打造新兴产业集群路线图。其中,广东发布《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》,明确面向半导体与集成电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前沿新材料、新能源等领域布局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,并在政策性基金、扩大融资渠道、用地和人才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。
365怎么查看投注记录_365bet娱乐注册_365bet不能注册作为广东省布局产业集群的重要一环,正大力开展“补链、建链”,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、军民融合及电子信息、智能装备及机器人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。其中,我市氢能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正不断提高,涉氢企业和科创平台已经超过90家,集聚了爱德曼、广东重塑、探索汽车、海德利森、广东国鸿、飞驰汽车等行业龙头企业,基本覆盖氢能制储运加用等全产业链,加快打造成为全国氢能产业商业化发展引领区、示范地。
(来源,整理自经济参考网)